“我们三桥村的西红柿在本地很受欢迎,现在每天都供不应求。”今年70岁的李荣义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已有十多年,他告诉记者,从三月下旬开始,他家的西红柿就已经开始采摘并运往市场销售。李荣义说,由于疫情原因,今年西红柿的售价涨到了6元一斤,按照目前一个大棚每天近80斤的采摘量计算,他一天就有近2000元的收入,“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,还能有这种收入,已经很满足了。”谈起种植西红柿带来的效益,李荣义笑容满面。
而像李荣义这样依靠种植蔬菜为生的村民,在三桥村有40多户。据了解,李荣义所在的三桥自然村第三村民小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家家户户都是以种蔬菜为生,面积达到100多亩,而在种植的众多蔬菜品种中,西红柿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打产品。
“原先村民们都是种植青菜、缸豆、茄子等一些常规蔬菜,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,8年前,我和书记去山东考察农业,发现种植西红柿经济效益可观,于是就带了些种子回来。”三桥村党委副书记徐录俊告诉记者,经过不断地杂交培育,村民们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越来越好,个大饱满、沙甜多汁,成为市民们的“抢手货”。“我们的西红柿完全采用绿色种植,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,下午采摘,第二天凌晨就销往附近农贸市场,大家都说,从我们三桥村的西红柿中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……”徐录俊笑着说道。
好产品也怕出不去,种植户们告诉记者,多年来,通往蔬菜大棚基地的路,一直是他们的一块心病。“一到下雨天路就不好走,大棚里的蔬菜运不出去,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烂在地里。”村民徐云中在三桥村种有20多个蔬菜大棚,他告诉记者,去年村委会花费5万元修建了一条3米宽、300米长的水泥路通往蔬菜种植基地,解决了村民的运输难题,也让他更有了种植信心。“除了西红柿,我和妻子还长年种黄瓜、茄子、辣椒等蔬菜,每年都有16万元左右的收入,相比于外出打工,在家自由多了!”徐云中说道。
据了解,为提升番茄品质,打响产品知名度,三桥村每年都定期邀请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为菜农培训,培育更加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西红柿品种,做优西红柿产业。“下一步,我们村还将引入其它蔬菜品种,将蔬菜种植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,不断种出致富好‘钱’景。”三桥村党委书记刘剑锋说道。